一、使用环境
地铁轨行区智能巡逻车主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轨道上使用,地铁隧道和轨道大致环境如下图,中间是轨道用来行驶列车,两边是桥架、线缆和疏散平台,最上方是接触网用来给列车供电,一定间隔距离有照明灯。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5~+50℃
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有凝露发生。
海拔高度:≤1000m
耐受抗震烈度:VIII度
污秽等级:III级
设备安装地点:地下
二、智能巡逻车功能介绍
智能巡逻车能够实现从地铁线路A点到线路B点间全部轨行区的日常自动巡逻,其中智能巡逻车和智能车库的配置数量为N+1模式,需要巡逻车日常巡逻的路径距离不大于10km。智能车库安装在轨旁限界内,车库门到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大于5米。智能巡逻车不巡逻时自动收回于车库内。
智能巡逻车需要按照既定的功能自动完成一个巡逻周期的工作,其工作流程如下:
1、在设定的巡逻窗口,中央调度系统发出唤醒指令,各个巡逻车和车库处于唤醒状态并完成自检;
2、中央调度系统向各个巡逻车发出本次巡逻内容指令;
3、各个车库自动打开库门,巡逻车被自动由车库内放至轨道上;
4、各个巡逻车探测周围环境符合巡逻条件时开始在轨道上向前走行并按照指令指定的巡逻内容开始巡逻;
5、巡逻车在巡逻过程中把采集到的异常状态通过4G网络实时报告给中央调度系统以便指导人员及时维护;
6、巡逻车遇到轨道上有大型侵入物、灌水、火灾等极端情况不能继续向前走行时,自动后退到安全位置,同时实时向中央调度系统发出安全警报,并停留在安全位置等待人工干预;
7、巡逻车到达下一个车库位置,完成本次自动巡逻;
8、车库门自动开启,巡逻车完成车载巡逻设备的180°转向后被自动收回,不再占用轨道;
9、车库内的智能插拔装置自动将充电电缆、数据传输电缆插接到巡逻车上,开始为巡逻车的驱动电池组和巡逻设备电池组充电,并将本次巡逻数据经车库路由器上传至中央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处理;
10、数据上传和充电过程完成后,本次巡逻过程全部完成。巡逻车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次巡逻前被唤醒。
三、巡逻车基本参数
1、采用柔性轨道走行轮(参考直径为300mm左右,轨距为1435mm)、及配套的减速器、制动器、电机及速度控制器等部分,可以沿着轨道向前或者向后走行。
2、巡逻车采用蓄电池供电,蓄电池油智能管理功能,最大续航40km(电池组:冗余配置,有备用,故障电池可被自动切换)
3、巡逻车的有效载荷大于500kg(暂定),牵引拖车载荷300kg;
4、巡逻车平台尺寸1600×1500×(400-500)mm(长宽高暂定,高度为车轮底部到平台顶部,平台尺寸求小不求大),巡逻车在考虑性价比的前提下重量越轻越好。
5、巡逻车速度0-20km/h,速度可调;一般巡逻速度5-10 km/h;驱动方式:四轮驱动,前后两个驱动电机(当任意两轮出现故障时,故障轮自动处于自由状态,仍然能正常走行及制动),巡逻中以钢轨为走行导引,前后轮对横向可以微幅摆动角度以适合在弯道行走。
6、具有车定位功能,行驶里程计算,定位误差不大于1m,正向走行定位位置为+1到+10000m。走行位置信息实时通过4G网络传送母箱。
7、爬坡能力不小于4%;车轮考虑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以减少噪音,不采用充气车轮。
8、钢轨的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200m,最大坡度不大于40‰。
9、障碍物、水淹、火灾探测功能,且能在探测到以上状况时实现紧急制动,要求探测距离大于20km/h速度下紧急制动距离50%以上,并上传信息给车载巡逻系统。在巡逻时能接受车载巡逻系统指令停车、后退、前进,速度调解等。
10、运行方式:自主运行/远程遥控。控制方式:自动/手动。巡逻车具有故障自检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并上传信息给车载巡逻系统。配有紧急停车按钮、警示灯等就地手动控制装置。
11、巡逻车自身的防护等级不小于IP54。
12、巡逻车自身控制系统具有对外部的有线、无线通信(4G)功能,用于向外部输出巡逻车各关键部件的自检信息、状态信息、报警信息、位置信息等,同时可以接受外部指令完成对巡逻车的唤醒、调度、控制等。自检信息通过数据线缆传送给智能车库,巡检过程中的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通过4G网络实时传输给最近的智能车库,同时可通过线缆或4G网络接受智能车库给出的指令。